本报讯 一只小龙虾有70%的部分(虾头和虾壳)会被作为抛弃物丢掉。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杜予民经过对抛弃的虾头、虾壳进行转化,从中提炼出甲壳素与壳聚糖,做成高的附加价值的医药品、保健食品、化妆品、生物农药以及创伤止血棉、人工皮肤、新式药物载体等近百种生物医用产品,使其附加值进步10至100倍。
环境与再生资源专家杜予民从事甲壳素研讨20余年,具有甲壳素和壳聚糖方面的数十项发明专利和要害核心技术。近来,杜予民等人建言湖北省依托高新技术,开发抛弃的小龙虾虾头和虾壳,打造“小龙虾及甲壳素深加工衍生高的附加价值工业链”。
据了解,2007年,湖北省小龙虾饲养面积已逾越130万亩,年产量打破13万吨,农人饲养收益超越10亿元。现在,对该工业的开展只是局限于工业链的低端,即种苗繁育、饲养出产、出口加工、餐饮消费等。而据测算,依照低端开展形式,13万吨小龙虾发生的抛弃物超越9万吨,占小龙虾身体的70%,不只形成很多资源糟蹋,并且导致十分严峻环境污染。